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指导意见,深入推进政务服务“一网、一门、一次”改革,商城县积极创新“三零”最优服务模式,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,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。
加强窗口标准化建设, 服务群众“零死角”。不断完善政务服务阵地标准化建设,规范政务服务场所设立,统一政务服务场所名称,县级以上设立政务服务中心,乡镇(街道)设立便民服务中心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进驻事项负面清单,设置咨询引导、综合服务、帮办代办、“跨省通办”“省内通办”“办不成事反映”等窗口,便民服务中心也同步设置综合服务窗口,实现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综合窗口出件”的服务模式。在全省率先建成电子政务外网,全量接入便民服务中心,已在全县19个乡镇(街道),370个村(社区)配备政务服务自助终端。服务内容涵盖公安、司法、人社、民政、住建、卫健、医保、水务、自然资源、市场监管、税务等部门的多项服务,群众只需通过身份证件,就能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自助办理政务服务事项,实现办理时间自由、地点就近,最大限度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。目前,自助服务终端入驻县级政务服务事项314项,功能使用7696次,打印次数738次。
打造办事流程标准化, 服务群众“零阻碍”。在乡村两级大力推行落实帮办代办服务,切实发挥好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充分动员县、乡镇、村(社区)干部及党员,结合该县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办事难的现状,定期入户为年老长者“帮代办”政务服务。协助办理缴纳医保、社保、水电费等业务,采取“窗口前移”的方式,联合各单位组建“移动服务窗口”,同时,将特殊群体涉及的身份证、残疾人证、高考优惠认定等事项纳入“移动服务窗口”受理范围,深入偏远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开展现场办公,集中受理县级审核权限事项,办理结果通过邮政寄达,真正做到了把政务服务送到“田间地头”。据介绍,商城县“移动政务”党员服务小分队共为500余名应考生提供了上门办理身份证、高考优惠政策认定等服务;进村入户为留守老人办理缴纳医保、社保、水电费、身份证等业务3000余人次,为精神病人办理身份证22人次。
提升办事服务标准化, 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。建立帮办代办服务团队,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便民服务中心确定帮办代办服务人员,全程负责帮办代办工作,实行工作日帮办代办常态化+24小时自助服务模式,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天候、无缝隙服务,全县通过帮办代办方式,办理办件2500余件,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窗口首问负责、AB岗、一次性告知、一窗受理、限时办结、投诉处理等制度,政务服务工作共接受到“好差评”评价2万余件,好评率99.99%,差评回访整改率达到100%;“一号回访”系统接收到各类意见建议1879条,答复率100%。践行“受理热心、办理精心、环节细心、过程贴心、服务用心、群众开心”“六心”服务;为办事群众提供免费复印、免费快递、免费邮寄、免费代办等精细化、保姆式“十免”服务;创新开展政务服务“三进”(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农村)零距离服务活动6场,面对面服务办事群众,集中解决企业群众反映问题,截止目前,共印制发放宣传手册15000册,为近2000名群众提供了政务业务咨询、疑问解答和工作指引等。
下一步,商城县将加强针对办事堵点的数据分析研究,查找政务服务优化、效能提升的薄弱环节,对苗头性、典型性、集中性问题提前研判,推动破解问题的关口前移,实现通过解决一个诉求带动破解一类问题、优化一类服务,不断推动解决发展所需、改革所急、基层所盼、民心所向的难点堵点问题,以民生“小切口”撬动政务服务能力“大提升”。